黃公望(1269-1354或1358),元代畫家。自稱浙東平陽人。陶宗儀《輟耕錄》稱其“本姓陸”,出繼溫州平陽黃氏為義子,因改姓名,字子久,號一峰、大癡道人等。工書法,通音律,能散曲。擅畫山水,得趙孟頫指授,宗法董源、巨然。水墨、淺絳俱作,以草籀奇字法入畫,氣勢雄秀,筆簡而神完,自成一家,得“峰巒渾厚,草木華滋”之評。名列“元四家”(黃公望、吳鎮(zhèn)、倪瓚、王蒙)之首。
〈九珠峰翠〉據(jù)畫上王逢(1319-1388)題跋知是黃公望為楊維楨(楊維禎,號鐵崖道人,1296-1370)所作,畫上并有楊維楨自題。畫面以重山層迭屏障于后側(cè),環(huán)繞著前方緩坡水谷,數(shù)間屋舍隱現(xiàn)其中,增添許多生機。畫中層迭巒石與山頂平臺,組合出富有變化的山體動勢,是黃公望山水特色。而山峰棱線之間,有墨點短線構(gòu)成遠樹林木,是能充分凸顯草木滋長繁盛的所在。畫中此景,推測是楊維楨在云間地區(qū)的居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