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唐(1066—1150),字晞古。河陽三城(今河南孟縣)人。北宋末南宋初畫家,精于山水畫和人物畫。初以賣畫為生,宋徽宗趙佶朝(1100~1125)補(bǔ)入畫院。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,高宗南渡,李唐亦顛沛流離,逃往臨安(今杭州),以賣畫度日。南宋恢復(fù)畫院后,李唐經(jīng)人舉薦,進(jìn)入畫院,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,時年近八十。李唐是一個全能的畫家,人物、花鳥、山水,無所不精。而他的人物畫尤其出色?,F(xiàn)在存世的尚有《晉文公復(fù)國圖》和《采薇圖》等。
蔡文姬,名琰,字文姬(一作明姬,昭姬),東漢陳留國(今河南粑縣)人。東漢文學(xué)家蔡邕(伯喈)之女。博學(xué)而有辯才。熟諳音律。16歲嫁給河?xùn)|衛(wèi)仲道,婚后不久,夫亡無子,回娘家居住。 東漢末年,中原戰(zhàn)亂,被董卓的部將所虜,在南匈奴居住了12年。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當(dāng)了匈奴左賢王的妻子,生了2個兒子。曹操與蔡邕友善且情意相投,惜文姬的才華,故造使以金壁贖回,接到中原。 文姬于公元208年4月4日(漢建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)重返家園,后再嫁屯田都尉董祀。奉命補(bǔ)蔡邕的散佚典籍,憶寫400多篇,文無遺漏。有五言及騷體《悲憤詩》各一首傳世,傾吐亂離之苦及歸漢時母子別情,哀怨激憤,是東漢末年戰(zhàn)亂生活的真實寫照。 相傳琴曲歌辭《胡茄十八拍》是她的杰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