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抱石(1904年10月5日—1965年9月29日),原名長生、瑞麟,號抱石齋主人,生于江西南昌,祖籍江西新余,現(xiàn)代畫家,“新山水畫”代表畫家 [1] 。早年留學日本,回國后執(zhí)教于中央大學。1949年后曾任南京師范學院教授、江蘇國畫院院長等職。 他擅畫山水,中年創(chuàng)為“抱石皴”,筆致放逸,氣勢豪放,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;晚年多作大幅,氣魄雄健,具有強烈的時代感。人物畫多作仕女、高士,形象高古。著有《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》《中國繪畫變遷史綱》等。
此幅寫贈張書旂的《聽雨圖》,正是傅抱石雨題材作品中極為精彩之作,傅抱石贈張書旂作數(shù)見,如葉宗鎬《傅抱石年譜》中即載1947年3月傅抱石曾于中大宿舍寫《青山高幾重》冊頁。此幅《聽雨圖》體現(xiàn)了傅抱石四十年代中期筆下屢見處理手法。此畫先用淡墨寫出山體的大概輪廓,然后以中墨調(diào)和赭石畫出山石的走向及其肌理,待其將干未干時,用濃墨焦墨以散鋒筆法寫出在狂風暴雨中被蹂躪得貼近地面的樹。作為渲染,又在樹下著一孤舟,舟上一人吃力地搖櫓,其負重之態(tài)與偃伏的樹一樣生動地反襯出雨勢的急和猛;而舟中臥倒聽雨者,其悠閑之神態(tài)更是點睛之筆。
款識:丁亥春月,書旂道兄自美歸來,五載不見,暢慰無限。屬寫小幀,實深愧。還京后作諸最劣。筆研久荒,邇?nèi)沼謬屡炫龋粗绾瘟司?。率寫聽雨之圖,藉博一粲,請乞指政,幸也。弟傅抱石金陵講舍并記。
鈐印:傅、抱石大利、代山川而言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