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游(1125年—1210年),字務觀,號放翁,漢族,越州山陰(今紹興)人,南宋文學家、史學家、愛國詩人。
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,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。宋高宗時,參加禮部考試,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。宋孝宗即位后,賜進士出身,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、敕令所刪定官、隆興府通判等職,因堅持抗金,屢遭主和派排斥。乾道七年(1171年),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,投身軍旅,任職于南鄭幕府。次年,幕府解散,陸游奉詔入蜀,與范成大相知。宋光宗繼位后,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,不久即因“嘲詠風月”罷官歸居故里。嘉泰二年(1202年),宋寧宗詔陸游入京,主持編修孝宗、光宗《兩朝實錄》和《三朝史》,官至寶章閣待制。書成后,陸游長期蟄居山陰,嘉定二年(1210年)與世長辭,留絕筆《示兒》。
陸游《自書詩卷》,紙本,縱31厘米,橫701厘米,全卷書詩八首,均曾收入《劍南詩稿》第五十五卷。據(jù)卷末交待,此卷書于嘉泰四年(1204)一月三十日,作者時年八十歲,已告退歸里,系與村中父老過從所作,書體瀟灑遒勁,氣勢磅礴,豪邁不減當年。從題跋中得知,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、泰定年間,也就是問世一百多年后,曾一度在鎮(zhèn)江流傳,當時的鎮(zhèn)江人郭畀、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鎮(zhèn)江見到這幅珍跡后,仰慕陸游的詩名,先后為之題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