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閎中,約910年生,980年逝世,五代南唐畫家。江南人。元宗、后主時任畫院待詔。工畫人物,用筆圓勁,間以方筆轉(zhuǎn)折,設(shè)色濃麗,善于描摹神情意態(tài)。存世作品有《韓熙載夜宴圖》卷,繪寫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夜宴,該畫構(gòu)圖嚴謹,人物造型秀逸生動,線條遒勁流暢,色彩明麗典雅,在技巧和風(fēng)格上比較完整地體現(xiàn)了五代人物畫的風(fēng)貌,堪稱中國畫史上的名作。該畫真實地描繪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夜生活,成功地刻畫了韓熙載的復(fù)雜心境。
北京故宮博物院內(nèi)珍藏著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繪畫--《韓熙載夜宴圖》。這幅鎮(zhèn)院之寶出自五代南唐(937年-975年)名畫家顧閎中之手,經(jīng)過千年的輾轉(zhuǎn),如今竟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,堪稱奇跡。
《韓熙載夜宴圖》原兩幅,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傳,今天我們見到的是顧閎中的作品 。 顧閎中《夜宴圖》縱28.7厘米 橫335.5厘米。絹本設(shè)色,該圖為手卷形式,以韓熙載為中心,全圖分聽樂、觀舞、休息、清吹及宴散五段。各段獨立成章,又能連成整體。第一段寫韓熙載和賓客們宴飲,聽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彈琵琶。第二段寫王屋山舞“六么”,熙載親自擊鼓。第三段寫客人散后,主人和諸女伎休息盥洗。第四段寫熙載更便衣乘涼,聽諸女伎奏管樂。第五段寫一部分親近客人和諸女伎調(diào)笑。頭兩段最傳神,主賓或靜聽、或默視,集中注意于彈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。擊鼓打板的都按節(jié)拍演奏,似乎還有聲韻傳出畫外。由于顧閎中觀察細微,把韓熙載夜宴達旦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,五個場景,四十多個人物音容笑貌無一不活脫絹上。畫面中樂曲悠揚,舞姿曼妙,觥籌交錯,笑語喧嘩,更突出了韓熙載心事重重,悒郁無聊的精神狀態(tài), 每段中出現(xiàn)的韓熙載,面部角度、服飾、動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