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友仁是北宋書畫家米芾的長子,深得宋高宗的賞識,他承繼并發(fā)展米芾的山水技法,奠定“米氏云山”的特殊表現(xiàn)方式,就是以表現(xiàn)雨后山水的煙雨蒙蒙、變幻空靈而見稱。其父子二人有大、小米之稱。早年以書畫知名,北宋宣和四年(1122)應(yīng)選入掌書學,南渡后備受高宗優(yōu)遇,官至兵部侍郎、敷文閣直學士,高宗趙構(gòu)曾命他鑒定法書。但對鑒別書畫“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”。工書法,雖不逮其父,然如王、謝家子弟,卻自有一種風格。
此圖描繪沿江景色,近處岸邊一條細徑曲曲彎彎,間有板橋相連,遠方峰巒起伏,云煙密布,溪流緩緩,林木森郁,屋舍隱現(xiàn)。此圖采用“米家山水”的典型畫法,山巒坡渚先用淡墨染就,繼以大小各異的橫向墨點反復在山頭、山脊等部位再次圖寫,從而達到表現(xiàn)江南風光潤澤華滋、霧氣迷蒙的獨特效果。明代董其昌曾攜此圖往游洞庭湖,驚嘆米友仁的寫生本領(lǐng),云:“舟次斜陽,篷底一望空闊,長天云物,怪怪奇奇,一幅米家墨戲也?!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