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翚(1632年4月10日─1717年11月15日),字石谷,號耕煙散人、劍門樵客、烏目山人、清暉老人等。江蘇常熟人。清代著名畫家,被稱為“清初畫圣”。與王鑒、王時敏、王原祁合稱山水畫家“四王”,論畫主張“以元人筆墨,運宋人丘壑,而澤以唐人氣韻。”
圖是王翚《仿古四季山水圖》屏風(fēng)組畫中的一幅,描繪的是江南春景。圖中山巒層疊,樹青草綠,村舍屋宇錯落,小橋流水人家,漁船泛波湖上,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山村景致。在構(gòu)圖布局上,小徑、樹木、庭院,皆隨河流之勢分布,疏密得當(dāng),既不擁擠,也不顯孤單零落。近處、遠(yuǎn)處的小橋流水,將整幅畫面巧妙地連結(jié)在一起;遠(yuǎn)處山巒環(huán)繞于霧靄之中,若隱若現(xiàn),山巒以墨點點染,借以烘托初春萬物復(fù)蘇之景。臨湖的道路兩旁,樹木繁茂,枝葉稀疏清朗,同樹干的高大粗壯之勢相呼應(yīng)。全圖中樹干的畫法不盡相同,體現(xiàn)了作者深厚的功底:近處多為粗壯老干,先勾勒其輪廓,再以墨色和赭石加以暈染,刻畫詳細(xì);遠(yuǎn)處則多以濃墨一氣呵成,枝葉多以濕墨排點式描繪,各種技法交相呼應(yīng),使得整幅畫面變化多端。此圖的亮點還在于色彩的匠心運用:畫中設(shè)色以青綠、赭石為主,只在樹干和房屋勾勒上略施墨筆,而杏花則以淡紫色點綴,使得整幅畫淡雅清新卻不失蒼茫渾厚。此畫的另一突出之處是對“有人之境”的營造。從近景之中的小橋流水、竹籬茅舍,到中景一組遙相對應(yīng)的長列屋舍,再到遠(yuǎn)景隱于群山樹林中的錯落有致的庭院,連同畫中泛舟江上的漁船、悠然自得的漁夫,無不透露出濃厚的生活氣息,觀之